医学考研
0371-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报考指南 > 专业目录 >

云南大学811综合专业理论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

关键字: 时间:2022.07.20

天任教育

在线客服  联系电话:18003714525

以下是关于“云南大学811综合专业理论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”的相关资讯,想要更详细了解更多考研培训机构的相关情况,可以咨询咱们在线客服老师!


  811-综合专业理论考试大纲

  (研究生招生考试属于择优选拔性考试,考试大纲及书目仅供参考,考试内容及题型可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上范围,主要考察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)

  一、考查目标

  全日制攻读哲学硕士学位入学考试综合知识科目的具体要求如下:

  A、报考马克思主义哲学、中国哲学、外国哲学、伦理学专业的考生需要掌握:中国哲学史、西方哲学史的基本知识、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,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,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。

  B、报考宗教学专业的考生需要掌握:宗教学的基本知识、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,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,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。

  二、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

  (一)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

 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,考试时间为180分钟。

  (二)答题方式

  答题方式为闭卷、笔试。

  (三)试卷内容结构

  A、马克思主义哲学、中国哲学、外国哲学、伦理学专业:

  中国哲学史   75分

  西方哲学史     75分

  B、宗教学专业

  宗教学原理    60分

  宗教史      60分

  宗教学研究 30分

  三、考查范围

  中国哲学史

  一、考察目标

  1、系统掌握中国哲学史的基本知识,把握中国哲学思想演变发展的基本线索。

  2、认真阅读和准确理解有关中国哲学史的基本文献,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,培养严谨、踏实的学风,掌握学习中国哲学史的基本方法。

  3、通过哲学史的学习,深入地理解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念与思维模式,进而把握中华民族之精神特质。

  二、考查形式

  本科目考试,采用概念解释、简答、材料分析、综合论述等题型。每次考试所采用题型视当年具体情况而定。

  三、考查内容

  (一)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

  1、夏商周三代时期哲学思想的萌芽;

  2、春秋时期的哲学思想,主要包括:和同论、奇正观及孔子、墨子、老子的哲学思想;

  3、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,主要包括:思孟学派、庄子、名辩思潮与后期墨家、荀子、韩非、阴阳五行说与《周易》哲学思想;

  (二)秦汉—隋唐时期的哲学思想

  1、汉代的哲学思想,包括黄老之学、董仲舒与王充哲学思想;

  2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思想,包括何晏、王弼、嵇康、阮籍、裴頠、郭象、张湛的哲学思想,以及佛学思想包括“六家七宗”、僧肇、慧远、竺道生和《大乘起信论》;

  3、隋唐时期的哲学思想,包括天台宗、唯识宗、华严宗以及禅宗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,以及韩愈、李翱与柳宗元、刘禹锡的哲学思想;

  (三)北宋—清初时期的哲学思想

  1、宋代的理学思想,包括周敦颐、邵雍、张载、程颢、程颐、朱熹,以及陈亮与叶适的哲学思想;

  2、宋明的心学思想,包括陆九渊、陈献章、湛若水、王守仁、罗钦顺、王廷相的哲学思想;

  3、明中后期至清初思想,包括李贽、黄宗羲、方以智、王夫之、颜元与戴震的哲学思想。

  西方哲学史

  一、考察目标

  1、了解西方哲学发展史的基本脉络、主要人物和代表著作;理解标志性哲学家的重要概念的含义,核心命题的论证;理解关键哲学问题及其解答的演变。

  2、理解历史上西方哲学与宗教、科学、艺术等领域的关系。

  3、掌握概念分析、论证构造等基本哲学能力。

  二、考查形式

  本科目考试,采用概念解释、简答、材料分析、综合论述等题型。每次考试所采用题型视当年具体情况而定。

  三、考查内容

  (一)古希腊罗马哲学

  考查重点包括前苏格拉底哲学;苏格拉底、柏拉图、亚里士多德的哲学;晚期希腊哲学,包括伊壁鸠鲁、斯多亚、怀疑论、新柏拉图主义等学派的哲学思想。

  (二)中世纪哲学

  考查重点包括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,尤其考察德尔图良、奥古斯丁、安瑟尔谟、托马斯·阿奎那、邓斯·司各脱、威廉·奥卡姆等人的神哲学思想;考察唯名论和唯实论等哲学议题。

  (三)近代大陆唯理论和英国经验论、法国启蒙哲学

  考查重点包括笛卡尔、斯宾诺莎、莱布尼兹、培根、洛克、霍布斯、贝克莱、休谟、百科全书派和卢梭等人的哲学思想。

  (四)德国古典哲学

  考查重点包括康德、费希特、谢林、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思想。

  附:参考书目:

  中国哲学

  1.《中国哲学史》编写组编著:《中国哲学史(上、下册)(第二版)—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、人民出版社,2021版。

  2.冯友兰:《中国哲学简史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2版。

  西方哲学

  1.《西方哲学史》编写组编著:《西方哲学史(第二版)—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、人民出版社,2021年版。

  2. 赵敦华著:《西方哲学简史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2年版。

  宗教学

  一、考察目标

  本部分内容包括宗教学原理、宗教史和宗教学研究三门宗教学科基础课程,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的学科基本知识、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,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、解决宗教实际问题。

  二、考查形式

  1、试卷内容结构

 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:

  宗教学原理   约60分

  宗教史     约60分

  宗教学研究 约30分

  2、试卷题型结构

  本科目考试,通常采取名词解释、简答、论述等题型,每次考试具体采取哪些题型,视具体情况而定。

  三、考查内容

  宗教学原理

  一、考查目标

  1、系统掌握宗教学原理的基础知识、基本概念、基本理论和现代宗教观念。

  2、理解宗教的本质、要素、观念、经验、行为、体制、功能等宗教信仰及其活动的核心内容。

  3、能运用宗教的基本理论和现代理念来分析和解决宗教的现实问题。

  二、考查内容

  一、宗教学概述

  (一)学习宗教学的意义

  学习宗教学是全面了解历史,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;可以培养和树立社会成员科学的世界观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观;对各种具体的宗教现象、宗教史的研究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;有助于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与宗教有关的国际国内政治,稳定社会秩序。

  (二)学习和研究宗教学的态度、理论和方法

  科学的态度:学术需理性,信仰要宽容;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基本原理;借鉴近现代比较宗教学的合理成果。

  二、宗教的本质、要素和逻辑结构

  (一)宗教本质论的三种类型

  以信仰对象(神)为中心;以信仰主体的个人体验为核心;以宗教的社会功能为基础;三种宗教本质论的比较分析。

  (二)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本质论

  马克思、恩格斯、列宁的有关论述;《反杜林论》对宗教的规定

  (三)对宗教定义的规定

  宗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;宗教的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;“宗教四要素说”关于宗教的定义规定;对上述宗教定义的理解和应用。

  三、宗教观念

  (一)灵魂观念

  灵魂观念的涵义;灵魂观念产生的原因;灵魂观念的演变;围绕灵魂观念的宗教行为;从灵魂不朽的信仰到宗教的来世生活论。

  (二)神灵观念

  神灵观念的性质和涵义;宗教的神是社会和人的投影;神灵的种类;神灵世界的结构。

  (三)神性观念

  神性的涵义;天命观念;神迹观念。

  四、宗教经验

  (一)宗教经验的涵义

  宗教经验是信仰者对神圣物的精神体验;宗教经验的存在问题。

  (二)宗教经验的表现形式和类型

  在神圣物面前的敬畏感;对神圣物的依赖感;对神圣力量之神奇和无限的惊异感;罪恶感和羞耻感、安宁感和获救感;自觉与神遭遇或与神合一的神秘感。

  (三)获得宗教经验的途径

  理论的引导;道德的净化;药物的使用;宗教的修行。

  (四)宗教经验的实质

  宗教经验与世俗经验的比较;宗教经验没有客观的对象;宗教经验的“超验对象”是主观观念的对象化。

  五、宗教行为

  (一)巫术

  巫术的性质和特点;巫术的人性依据和社会基础;巫术的种类;巫术的社会功能和历史作用。

  (二)宗教禁忌

  宗教禁忌的性质和特征;宗教禁忌的起源;宗教禁忌的种类;宗教禁忌的功能。

  (三)献祭与祈祷

  献祭;祈祷;忏悔;献祭与祈祷的性质和功能。

  六、宗教体制

  (一)宗教信徒的组织化与科层制度

  宗教组织的性质;宗教组织的形成与演变;宗教组织的核心——僧侣;宗教组织的类型;宗教组织的社会作用。

  (二)宗教观念的信条化与信仰体制

  宗教信条、宗教教义的性质;宗教信条、宗教教义的产生与功能。

  (三)宗教理想境界的追求与修行体制

  宗教修行的性质与意义;宗教修行的目的;宗教的主要修行法门;宗教修行的组织模式。

  (四)宗教行为的规范化与宗教礼仪

  宗教礼仪的性质;宗教礼仪的种类;宗教礼仪的功能。

  七、宗教与社会经济生活

  (一)社会经济生活是宗教的基础

  人类物质需要的满足是宗教产生的前提;宗教实体的形成与发展必须有经济的保障。

  (二)宗教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

  宗教徒对发展社会经济的作用;宗教观念影响信徒的经济行为;宗教的祭仪活动消耗大量的社会财富;宗教组织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。

  八、宗教与政治

  (一)原始时代的宗教与政治的源起

  政治和宗教都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;原始社会中的政治与宗教。

  (二)阶级社会中的宗教与政治

  宗教与阶级的关系;宗教与群体性政治生活。

  (三)宗教为统治秩序服务的几种形式

  宗教国家化为国教;政教合一;非国教形式的宗教与统治阶级。

  (四)被统治阶级利用的几种宗教形式

  打着宗教旗帜的人民起义;宗教改革与教会改革;异端神学和异教运动。

  (五)宗教与政治关系的其他表现形式

  国家对宗教事务的管理;政教分离;宗教与政党;宗教与国际争端。

  九、宗教与道德

  (一)宗教与道德的起源

  道德神启说和道德天赋论;启蒙思想家对道德源泉问题的探索;马克思主义论道德的起源。

  (二)宗教与道德的保证

  道德的真正保证是社会的人际关系;宗教“保证”道德的历史作用。

  (三)宗教道德的性质和作用

  宗教道德的性质及其与世俗道德的联系和区别;宗教道德的社会意义;宗教道德的历史作用。

  十、宗教与艺术

  (一)宗教与艺术的起源

  “神创艺术论”和“艺术源于巫术论”;艺术起源于社会生活;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的因缘关系。

  (二)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

  社会生活的发展是艺术发展的基本动因;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;宗教对艺术影响的二重性。

  十一、宗教与科学

  (一)宗教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

  宗教与科学的本质区别;宗教与科学在历史上的联系;宗教与科学对立关系的调和。

  (二)科学在历史上与宗教的冲突

  古代希腊自然哲学对万物有灵论的冲击;哥白尼天文学说对神学世界观的第一次反叛;近代实验科学对无神论的意义;天体演化学说与生物进化论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。

  十二、宗教与哲学

  (一)宗教与哲学的区别和联系

  宗教与哲学的联系;宗教与哲学的区别。

  (二)宗教与哲学的产生与发展

  中国历史上宗教与哲学的相互影响;印度历史上宗教与哲学的相互影响;希腊与西方历史上宗教与哲学的相互影响。

  (三)关于三大神学问题的哲学思考

  关于灵魂不灭的问题;关于神灵存在的问题;关于神迹——超自然力的自由问题。

  十三、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宗教的演变

  (一)现代社会的发展及其对宗教的影响

  经济走向全球化;政治多极化与文化多元化;高新科技大发展。

  (二)传统宗教的演变

  走向“世俗化”——传统宗教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发展;对传统的坚持与回归——宗教保守主义的复兴。

  (三)新兴宗教的活跃

  新兴宗教的社会文化背景;新兴宗教的特点;当代新兴宗教的发展趋势;“异端”与邪教现象。

  (四)宗教的对立与对话

  宗教对立的原因;宗教对话的基础;宗教对话运动。

  十四、宗教的未来

  (一)关于“宗教永恒论”

  从神性永恒导出宗教永恒;宗教为人性天赋论;宗教为社会必须论。

  (二)关于“宗教消亡论”

  文化主义的宗教消亡论;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消亡论。

  宗教史

  一、考查目标

  1、系统掌握宗教史的基本知识,把握宗教思想演变、宗教制度发展的基本线索,特别是主要宗教的思想、教义、重要的宗教制度、重大的宗教事件。

  2、认真阅读和准确理解有关宗教史的基本文献,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,培养严谨、踏实的学风,掌握学习宗教历史的基本方法。

  3、能够运用宗教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、评价历史上的宗教现象,探讨有益于现实社会宗教发展的理论启示。

  二、考查内容

  一、宗教的起源和发展

  (一)宗教起源论

  自然神话论;实物崇拜说;万物有灵论;祖灵论或鬼魂论;图腾论;前万物有灵论;原始启示说。

  (二)宗教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

  研究宗教起源的方法论问题;宗教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;氏族制是宗教产生的社会基础。

  (三)各种宗教发展观的比较

  进化论的宗教发展观;恩格斯论宗教的发展。

  二、原始社会的氏族——部落宗教

  (一)氏族——部落宗教的基本信仰形态

  灵魂观念与冥世崇拜体制;图腾观念与图腾崇拜体制;祖灵观念和祖先崇拜体制;自然神观念和自然崇拜体制。

  (二)氏族——部落宗教的基本特征

  自发性和朴素性;整体性和排他性;制度化的约束性;鲜明的功利性。

  (三)部落联盟时期氏族宗教的演变

  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特点;原始社会晚期宗教的演变。

  三、世界史上文明古国的国家——民族宗教

  (一)古代埃及宗教的国家化

  国家保护神及其神性的演变是对王权政治的适应;神庙经济、祭司贵族的形成及其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。

  (二)古代巴比伦宗教的国家化

  巴比伦王国的兴替与宗教的国家化;自然神演变为城市国家的保护神;神和神灵世界的等级化;国家宗教直接神化人间统治者及其统治秩序;祭司贵族与祭司政体的形成与发展。

  (三)中国三代(夏商周)以来的国家宗教——宗法性传统宗教

  宗法性传统宗教的性质、内容和源流;天帝崇拜和祭天之仪;祖先崇拜和宗庙制度;社稷崇拜;宗法性传统宗教的特点和作用。

  (四)古代印度的国家——民族宗教——婆罗门教的形成和发展

  早起吠陀时代的印度社会和婆罗门教;后期吠陀和梵书时代的婆罗门教;奥义书的宗教思想;经书时代的婆罗门教。

  (五)古代伊朗宗教的国家化和琐罗亚斯德教

  古代伊朗国家和国家宗教的形成;琐罗亚斯德的宗教改革;琐罗亚斯德教的经典和教义;琐罗亚斯德教的兴衰。

  (六)从古代希伯来宗教到犹太教

  亚伯拉罕时代:古代希伯来氏族——部落宗教;摩西时代:犹太教的创立;犹太教的发展与完成;犹太教的主要经典、信条和习俗;犹太教的影响。

  (七)中国的道教

  道教的形成和演变;道教的经典、教义、宫观、道术与主要斋醮科仪;道教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。

  四、世界宗教

  (一)世界宗教的特点

  神性和信众的普世性;产生的创建性;组织的独立性。

  (二)宗教世界化的原因

  宗教世界化的宗教原因;宗教世界化的社会原因。

  (三)佛教

  佛教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;佛陀的创教活动;佛教的基本教义;佛教教团——僧伽;释迦牟尼的神格化;佛教的演变、发展与传播;佛教的典籍、制度和仪轨;佛教走向世界的原因;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。

  (四)基督教(天主教、新教、东正教)

  基督教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;耶稣其人其事;基督教的形成和发展;基督教的经典、教义、圣礼和教制;基督教的世界化进程;基督教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影响。

  (五)伊斯兰教

  伊斯兰教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;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的形成;伊斯兰教的兴起与传播;伊斯兰教的经典、教义和礼仪制度;伊斯兰教的世界化进程;伊斯兰教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。

  五、当代宗教

  (一)新兴宗教

  新兴宗教的观念与界定;新兴宗教与现代社会;新兴宗教的组织结构;新兴宗教的未来和发展趋势。

  (二)当代中国宗教

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宗教的发展情况;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宗教现状;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及其演变过程;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现行宗教政策和法规;马克思主义宗教观;列宁主义宗教观;马列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;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。

  宗教学研究

  一、考查目标

  1、了解宗教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及趋势,理解和掌握宗教学学科的基本概念、基本原理及其对宗教研究的启示。

  2、运用宗教学学科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,说明和解释有关宗教现象,解决有关宗教的实际问题。

  二、考查内容

  一、宗教学的形成

  宗教学的形成背景;宗教学主要倡导者和研究者的学术主张;宗教学学科概况和研究意义。

  二、宗教人类学

  宗教人类学的形成与发展;宗教人类学的基本框架;氏族——部落宗教的基本形态;创生性宗教;灵魂观念与神灵观念;宗教仪式的基本要素;宗教运动与社会变革。

  三、宗教社会学

  宗教社会学概况;宗教社会学开创时期的思想理论;宗教社会学在当代社会的发展。

  四、宗教哲学

  当代的宗教哲学观;“上帝存在证明”及其批判;宗教语言问题及其争论;宗教对话问题及其争论。

  五、宗教文化学

  人类学的尝试:马林诺夫斯基论宗教与原始文化;社会学的观点:韦伯论宗教与现代文化;文化史学的思路:道森论宗教与文化史观;历史哲学的探索:汤因比论宗教与文明形态;文化哲学的反思:卡西尔论宗教与文化符号;宗教文化学的方法论立意和理论启发。

  原标题:关于公布《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(修订版)》的通知

  文章来源:http://www.grs.ynu.edu.cn/info/1008/4078.htm

开课通知
更多 >
  • 8月10日

    26天任医学考研集训营全科班

    听课
  • 9月27日(星期日)9:00—17:30

    【龙子湖校区】医学硕士周末班A班(9.27)

    听课